80后创客研制能横跨太平洋的无人机

  在无人机领域,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航智”)这家看似名不见经传的民营小公司,已居行业前列。而该公司的创办者之一是本科毕业的80后小伙——田刚印。

  田刚印个子不高,穿着衬衫、牛仔裤、运动鞋,戴一副无框眼镜,文质彬彬。在北京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式办公室中,他谈起了正在着手开展的一项计划:研制一架能够横跨太平洋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的无人直升机。

  从结婚和买房钱中拿出8万元创业

  谈起这项试飞计划,田刚印有些激动。在他看来,试飞成功不仅将极大提高无人直升机的性能,也将稳固中航智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。

  为实现这两项极限挑战,田刚印和团队正在研发一款3吨重、11米长的无人直升机。横跨太平洋、翻越喜马拉雅山脉,意味着需要无人机以时速300公里左右续航飞行30小时,同时还要达到9200米的升限。这考验着无人机整体的设计能力,从材料选择到飞行控制、气动设计等系统的每一个环节,都需要进行最大程度的优化。

  仅仅两年前,田刚印团队研发的无人直升机才受到行业关注。在2013年的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上,田刚印携带自主研制的无人直升机首次亮相。这是世界首台电控共轴无人直升机,机身长1.5米,空机重140公斤,任务载荷可达100公斤,最大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00公里,续航时间5小时,升限4000米,能在很小的空间范围内自由起落,其载荷、速度为同等量级无人机的2倍。直至今天,这些指标依然行业领先。

  田刚印一开始并没有想到自己能做出无人机。2001年,田刚印考入北京理工大学飞行器设计与工程专业。大学4年,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捣鼓无人机上,当时主要兴趣是研究无人机的大脑——飞行控制器。本科毕业后,他一边工作,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研究飞控器。两年后,这家公司发不出工资,他就和同样处于失业状态的大学校友满意合计:“既然大家心里都放不下飞控器,为啥不自己做呢?”

  田刚印从爸妈给自己准备的结婚费用中“截留”了4万元,满意也从买房的钱中拿出4万元,作为创业基金,两人开始优化飞行控制器设计。2007年底,他们把飞控器做到了香烟盒大小,达到国内领先水准,并以近30万元的价格出售,获得了创业的“第一桶金”。

  田刚印团队研制的飞控器名气不胫而走,迅速占领国内无人直升机市场。此时,他有了新想法:为什么不自己做无人机呢?经过市场调研后,他发现国内很少有人踏踏实实地研究无人直升机本体,几乎没有自主品牌,要么仿国外,要么买国外,或者用有人机改装,使用的效果都不理想。

  决定研制之前,田刚印和团队把国际上所有样式的无人机都研究了一遍,光是打印出来的资料,就装了满满三个大纸箱子。经过无数次实验,终于在2012年做出第一台电子共轴无人直升机。相比国际上同类型无人直升机,零件减少了一半多,可靠性提高了一倍。由于性能优异,在试飞阶段,这种新型无人机就获得了7架订单。

  做无人机是为了兴趣,中航智做机械的小伙子都不知道自己工资有多少

  在中航智2500平方米大车间的墙壁上,挂着两幅巨大的无人机图。上面印着“我们让他更加强壮”“我们让他更加聪明”两个口号。

  田刚印认为,无人直升机的性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目前,在动力上,中航智设计的无人直升机已经实现60多马力到150多马力的提升;在智能化方面,团队在进一步努力增加飞机的传感器数量,提升传感器效能,以及提高软件处理器对高性能信息的判断处理能力。

  “我们想把飞机做得更安全、更智能。未来,我们希望,人们上下班或者短距离旅行,只要坐上无人机,告诉它去哪里,它就飞到哪里。完全不用人工干预,不用担心安全问题。”田刚印说。

  田刚印对提升无人机性能的信心,来自于中航智有一群痴迷飞机的研究人员。“创业不能一开始就想赚钱。我们做无人机不是为了赚钱,是为了兴趣,过去是那样,现在也一样。”田刚印说。

  他认为,物质生活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满足,现在许多人已不用为基本的吃穿发愁,所以应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,才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。“我们做机械的小伙子都不知道自己工资有多少。我们没有工资条,很多研究人员都是在网上消费,真的不知道自己挣多少钱。这样的人中航智还有很多。”

  有一次,一位名校毕业的博士来中航智应聘。田刚印最后问他还有什么问题时,这位博士问起医疗、养老保险缴纳问题,田刚印当即表示他不适合中航智。“你到一个处在风口上的企业应聘,首先关心的不是来了之后能做什么,安排到什么岗位,而是老了之后能不能拿到养老保险。这不应该是20多岁来我们这工作的人应当关心的问题。”田刚印说。

  2013年起,田刚印开始涉足多旋翼无人机制造。“普通的多旋翼可能续航飞行18—25分钟,我们能做到51分钟。不仅如此,我们在飞行精度、任务载荷等方面也有更好表现。”田刚印说,专业上的优势,是中航智能够领先的重要原因。